上海港湾学校
沪海港院教〔2023〕35号
关于印发《上海港湾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
经研究决定,现将《上海港湾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港湾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上海港湾学校
2023年4月27日
上海港湾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形成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育案例,特制定上海港湾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注重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建设目标
推进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目标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目标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培养要求相融合。把“立德树人”要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挖掘开发各专业、各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深入挖掘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与健康、历史等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法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和健康意识等。
(三)跨专业(部)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与专业课教师、其他文化基础课教师共同开发微课、课件。提升全体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校本研修中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教育、考察调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课程思政比赛等,引导非思政课教师挖掘学科思政元素。促进教师改革课堂(实训)教学方法,能够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翻转课堂、情境化教学、角色扮演、社会课堂等生动活泼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要素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体现德技并修、“五育并举”的要求。适当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价值引领、情感体验。
四、推进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重点的建设任务
学校每年建设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求
1.列入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课程应是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整一轮教学实践的课程。
2.课程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3.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4.课程应注重体现专业特色,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教学研讨、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各环节。
5.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其他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科研成果,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
7.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能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8.每个专业(部)每学年至少申报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可由1名教师申报,也可组建跨教研室教学团队共同申报。
(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成果要求
1.建设报告(2000字)
(1)描述如何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字)
(2)描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字)
(3)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可供其他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500字)
2.教学设计
提供1-2课时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案。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3.典型案例
提供体现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在典型案例中应提供不少于3张教学活动的图片。
4.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资源(包含但不限于)
(1)课程思政元素清单(按照该课程各章节,梳理各章节各任务点所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
(2)与课程思政元素清单对应的教学资源。
(三)建设周期
从2023-2024学年开始至2026-2027学年,每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在党政班子领导下,成立上海港湾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共同谋划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工作,形成跨部门、跨专业(部)、跨学科的教育合力,加大制度保障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实施。
组 长:李婕 陈伟平
副组长:严南南
组 员:林景 王丽华 王莹 周立希 沈阳
罗高美 葛江伟 杨涛 齐颖
(以上人员岗位如有变化,由其接任人员自然替补)
(二)学校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
(三)广泛宣传共享。学校将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将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案例汇编成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六、附则
1、本方案由教务科负责解释。
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港湾学校
2023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