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湾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地生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三)坚持遵循规律,激活育人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三、重点要求
(一)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围绕学校“正三观,强基础,精课堂,提技能”办学理念,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二)打造整体性育人队伍。挖掘各部门、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完善校内校外共同育人的体系,打通学校、家庭、社会、企业、教师各育人主体的协同通道,破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
四、建设举措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以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改革为两翼,通过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力促思政理论与课程思政价值元素相协同、课上课下与校内校外教学实践相协同、教学活动与教学组织管理相协同,实现课程育人全覆盖。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内容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和教案中,并适时开展教案评比等活动;优化制度建设,完善《上海港湾学校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发文实施;打造示范课程,积极探索港航特色、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要点相融合的课程建设,推进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港口起重机械操控调试实训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监督指导,落实校领导、督导、教务科、专业主任、教研组长听课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监督。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思路,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二)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通过专业学习、勤工助学、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相结合,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深化学习研究、促进身心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养成和人文素质。
提升实训培养成效,对相关实训设施设备、专业和公共软件进行安装和更新,对学生实行开放。续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打造职业体验日品牌项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上海外轮理货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学校师生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完成教师企业践习、学生实习等任务;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好“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项目。以赛促建,开展作文、古诗词、英语演讲、数独、计算机操作、物理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学业水平;设立劳动周,通过劳动主题演讲比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手工项目实践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雷锋活动、国际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鼓励在校学生争做志愿者;优化社团活动,理论类社团通过宣传橱窗、校报、网站、多媒体等宣传载体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文艺类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文化节等活动;科技类社团围绕各级竞赛项目开展;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组织好校区运动会、班级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围绕“阳光体育”项目开展体育竞赛,强身健体;推进美育教育,利用社团开展美育类活动,增设美术课程,举办艺术鉴赏类活动。
(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密结合港航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开展新生养成教育,以“爱国,爱校”为主题,举办新生参观海事大学校史馆、校史知识竞赛、“港湾校史图片展”等活动,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校、爱专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推进班级建设,开好主题班会,建设好“班团一体化”,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尝试“进党委、进支部、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六进学习模式;实施“经典”育人行动,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每月阅读1本经典书籍,将文化传承融入育人全过程,与图书馆、基础部联合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打造劳模文化,聚优秀校友劳模,成立港航文化培育工作室,引入港口航运行业的劳动模范、优秀工匠、企业文化进校园,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表彰活动,织学生参加表彰奖励大会,观摩评选活动,邀请优秀学生、优秀校友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交流活动。
(四)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建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要求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及时做好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完善三级心理预警防护网络,科学制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扎实开展普遍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学校心理社团、心理课程形式,开展不同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普测,制作心理健康白皮书,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放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提供学生放松、游戏、宣泄情绪的空间,并开展常规心理咨询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入学教育、升旗仪式、全校讲座、班级班会、班级板报等点面结合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加强家校共育理念,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信息,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家校联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强化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制度,形成领导干部、教师、社区辅导员、班主任、青年成长导师、社团管理(指导)老师等管理育人合力。
强化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港湾学校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改进调研实施方案》,开展校长下午茶、学风巡视、现场办公会工作,密切联系学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上海海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港湾学校教职工职业素质提升实施办法》、《上海港湾学校“十四五”教师企业实践实施办法》(每季度开展研修交流),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发挥教师育人作用,开展学业帮扶与提高工作,由校内有能力的教师任学业导师,每位导师可选择3-5人进行基础学科学业指导;根据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学情分析,选择年级前10%的学生,开设学业统测提高辅导。针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由社区辅导员开设“英语夜沙龙”;提升社团管理实效,每一个社团配备一名指导老师、一名管理老师,实现技能指导、思想引领双轨并行;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依托“王静芬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能力大赛”,提高班主任建班育人的水平。
(六)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优化后勤保障服务、优化图书阅览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服务、优化安保服务,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在后勤保障服务中,以6T管理模式实现食堂现代化管理,开展文明服务月活动,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开展传统饮食推广,在重大节假日为在校就餐的学生免费派送粽子、青团、月饼等节日慰问品;在图书阅览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师生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实现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在健康教育服务中,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日常消防、反诈骗、普法、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七)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续开展国家资助政策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励志教育,用好资助渠道,实现育人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奖、助、补、减、免、勤工助学,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和长效机制,构建以经济和物质资助为基础,竞升培育为引领,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构建学生成长平台;构建学生成长平台,以助学金为载体, 关爱学生,构建励志感恩教育平台。以奖学金为载体,构建学业发展平台。以勤工助学为载体,构建能力提升平台;推进资助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国家助学金实行资助分档管理,实现数据“全、真、准、快”目标;开展班主任专项培训,在新任班主任培训中进行国家资助政策专题学习,切实提升资助工作实效;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结合学生专业技能。切实提高勤工助学岗位技能锻炼作用
(八)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着力建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示范力,通过党建带团建,引领组织育人工作创新发展。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中心工作,推进“党建样板支部”的培育工作,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可推广的党建工作案例;强化学生思想引领,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抓手,成立“青年党章学习小组”,每年开展2批次专题学习;夯实学生干部培养,面向我校在册团员、入团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各级专兼职团干部进行分层次培养,建立成长档案;建立中职—高职党员发展衔接培养体系,对年满18周岁的优秀团员进行重点教育、培养,在中职阶段做好入党申请、推优、入党积极分子确立等工作。
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学校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充分认 识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完成好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主动推进。学校各部门要按照学校总体方案和任务台账,进一步真抓实干、落实落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链条、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协同联动,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
(三)大力宣传。学校各部门要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要加强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念、政策与实施方案的学习与宣传力度,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努力形成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在持续巩固工作基础上,加大对改革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改革示范的辐射效应,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育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