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
文/满城镇中学 马亚伟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 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 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一个人在深沉的夜里沉思,一个人听着音乐发呆,一个人在阳光下清点往事, 一个人捧一杯香茗静享安宁,一个人品读诗书与众多有趣的灵魂对话,一个人踏上 孤独的旅途去寻找诗和远方……每个人都应该腾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诗人济慈说:“一个人,看着一朵花慢慢地开放, 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独处有味是清 欢,无法真正体会独处的美妙,是生活的 一大缺憾。一个不善于独处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是喧嚣杂乱和空洞贫瘠的,他的生命也必然缺乏深度和广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处是一种修行。 而独处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人群。 就像帆船停泊,是为了更好地远航。
梭罗是一个能够享受独处的人,他说:“人在孤身一人的时候是最不孤独的,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能获得一种大自在;只有在这时候,他才使流浪在众人之中的我回到他真正的家。”梭罗为了自己的信仰,28岁时来到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那里过了两年的独处生活,他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的世界里,静静地思索人类应该有的生存状态。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瓦尔登湖》等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作品。结束隐居生活之后,梭罗回到人群,向人们传递他的思想。独处,让梭罗的思想沉淀、整合、升华。再次融入人群之后,他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
很少有人愿意一辈子过与世隔绝的生活,人是群居动物,融入人群是我们的本能。古人隐居田园山林,只是与喧嚣红尘 和污浊官场隔绝,并没有与人隔绝。陶渊明归隐田园后,还会与农民一起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鲁滨孙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星期五”来作伴。
我们普通人独处,也是为了更好地融 入人群。独处的时光,是生活中一个个安 宁的港湾,让心灵放松,让精神愉悦。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在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我们在喧嚣中抽身而出, 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躲在红尘之外看自己、 看生活、看人生,是难得的清醒时刻。人 只有在独处之时,才能抖落掉满心尘埃, 直面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古人说, 吾日三省吾身,人应该在独处时多做反省, 不断完善自己。君子慎独,独处时也更能 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独处,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留给自己一段时间,清空心灵,回归本心。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如果总是一路狂奔的状态,总是在人海喧嚣中沉浮,慢慢就忘了人生的初衷,被俗世中的种种思想绑架了,想停也停不下来。独处,也是 一种心灵回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暂时关掉电脑、手机,暂时切断与他人的联 系,停下来独处,等灵魂跟上来。这样的时候,你才能明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会明白该以何种姿态面对世界。既能欣赏 春光烂漫,又能欣赏冬之寂寥;既能享受盛宴欢聚的热闹,又能享受繁华落幕的清 冷。一切都是风景,一切都是人生。独处, 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再次融入人群时,一定是个全新的自己,冷静,通达,和善,宽容,能够让自己愉悦,也能让别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