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遗迹、重温革命精神——上海港湾学校学生赴闽西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二

发布时间:2018-08-10浏览次数:418

红色研学之行第二站,我校社会实践队伍沿着革命足迹继续前行。

同学们从寻访完古田和长汀之后,再次踏上红色故都瑞金。同学们来到了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沙洲坝最重要的建筑当属那栋造形如一顶红军八角帽。大礼堂门首上方嵌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体大字和一个地球仪图案。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二苏大”的召开,讨论张通过了宪法大纲和国徽、国旗和军旗的决定。

走在林荫道上,同学们接着来到了沙洲坝。当年沙洲坝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1933年4月间,临时中共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迁到了这里。一天,毛泽东主席办完公事回来,看到乡亲们在又洗菜又洗衣服的池塘挑水吃,深感百姓用水困难。他决心帮助老百姓挖口井。毛泽东亲自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带领战士们一起挖井。几天后,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便挖好了,沙洲坝人从此吃上了干净的井水。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熟悉的红井,红井位于前水塘边,井水清澈透亮,井边立有一座石碑,上刻14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看着红井同学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百姓对毛主席的爱戴,对共产党、对红军的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房屋内的木板床、小马灯、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简朴的家具给同学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让大家体会到了当时我们的领导人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感叹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同学们感受到了内心的震撼。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港湾校区团委

                                                      2018/8/5

IMG_20180716_114743.jpg


  • IMG_20180716_114743.jpg
    预览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