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托起明天的太阳——港湾校区关工委纪实

发布时间:2015-04-15浏览次数:297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力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几年来,在上级关工委的关心指导和院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关工委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目标,始终把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动员和依靠广大老同志发扬奉献精神,在贴近学校、贴近青年人特点的实际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一定的工作特色。

一、高度重视,营造相宜工作环境

院校关工委成立于2012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人员结构,并聘请“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老同志加入到关工委组织中目前的成员中,既有长期担任党政管理工作的领导,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既以老同志为主,又辅以在职在岗的年轻同志;既有校内人员,更有长期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思政专家。他们都非常熟悉当前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使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关工委从成立之初,便明确其工作原则,即:坚持在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围绕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拾遗补缺、配合补充”、“到位不越位”的工作原则,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培养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坚持发挥老同志余热,依靠社会力量,不断挖掘“五老”队伍资源。

同时,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即: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结合社区和社会资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好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活动,大力扶持“社会好心人与贫困生结对子”活动,办实事、做好事;围绕“一条主线”、“两大重点”、“三个系列”、“四个渗透”,即:紧抓“教育要对学生的未来人生负责”这条主线,突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两大重点,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四个方面的渗透,形成“一年级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二年级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三、四年级以理想职业教育为核心”的三个教育系列,实现德育工作的层次化和系列化。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关工委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例如:每学期提交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例会制度、学习制度、汇报制度等。每学期召开2次会议,研究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年中有督查,年末有总结。

二、主体“唱戏”,显现无穷工作魅力

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虽非“主角”,又无“职权”,但靠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尤其是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优势,在与青年教师、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一)党建工作的“得力助手”

为了全面加强党建工作,2013年,党委聘请老校长、关工委常务副主 任黄大龙 老师担任党建组织员,充分发挥其熟悉学校和学生的优势,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学生党团活动。

此外,“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姚振尧等老师以党校为平台,协助党委上好每年2期的党课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各自丰富的人生阅历,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形成勤恳好学的作风、健康和谐的身心和儒雅自尊的品格,真正地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入党。

(二)人生导航的“忘年朋友”

近几年,关工委十分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和“港航文化节”中,老同志们对新生进行校史讲座,通过大量丰富而珍贵的资料、照片、录像,激发广大同学的专业兴趣,鼓励他们努力成为港航领域的优秀人才。

又如:为了提升学生的摄影技巧,激发学生的摄影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关工委主动联系团委,先后开设了《摄影与美学》、《微电影创作》等专题讲座,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爱好专长,对摄影社团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开阔思路,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学会欣赏。

(三)励志助学的“阳光天使”

为了让家贫志坚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关工委动用一切社会资源,积极搭建“好心人结对子”的平台。目前,“好心人”还受聘担任“校外辅导员”,成为学校关工委的补充力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失的生力军之一。

三、多行并举,创新多元活动载体

两年来,关工委始终结合院校特点,积极构建活动载体,创新工作亮点,以多样化的形式、多元化的角度参加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各类活动,做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贴心朋友。

(一)“青蓝工程”——构筑青年成才路

为配合院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年轻教师教学水平,院校党委和工会启动“青蓝工程”,关工委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一带一”的传帮带平台,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肩挑重担、独挡一面的合格教师。不少青年教师不仅在课程教案、教法上“开了窍”,还多次在上海海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中获得较高奖项。可以说,“青蓝工程”使关工委工作找到了最佳的“着陆点”。

(二)播洒爱心——呼唤时代责任感

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责任意识,院校党委和关工委发起了“爱心与社会责任,让我们今天在这里”的行动计划。2012年,通过广大师生的募捐行动,创建了“云南澜沧留守儿童之家”,建造绽放希望的精神家园。

201311月,学校党委和关工委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开展了“温暖沪黔 你我行动“——冬衣捐赠主题活动,将衣物等送到贵州省凯里市白蜡小学的孩子们手里。

(三)传承文化——培养艺术欣赏观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近年来,关工委着力关注艺术教育,探寻港航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之路。

20143月,在关工委的努力牵线下,我校与上海沪剧院签约,成为共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传承基地。一年多来,借助“沪韵社”和上海沪剧院“沪剧会馆”两大平台,大力开展普及讲座、沪语传播等活动,还参加了上海首届“沪剧节”的演出,大大激发了学生欣赏和学习沪剧的兴趣。通过沪剧这一最具上海城市发展轨迹的剧种,了解上海历史与港航文化的因缘,让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起新时代港航人的历史责任。

在上级关工委的悉心呵护下,在学校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关工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深感使命在肩,压力重大,我们的工作水平尚需不断提高。我们愿化作一道晚霞映照“港湾”,托举起夕阳的辉煌!

 

港湾校区:李蔚

2015-4-15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