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求职,悠着点

发布时间:2014-10-14浏览次数:604

聊天、交友、晒照片、晒动态……微信只有这些功能?

即将大学毕业的程慧说:“当然不是。”她利用微信寻找招聘信息,也在朋友圈发过自己的求职意愿。“我公司近期需要数名培训师,有经验者优先,薪资面议,长期合作,欢迎推荐。”最近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琦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发布这样一条招聘信息。随着智能手机持有率的上升,微信渐成求职者、HR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的渠道,微信求职(招聘)时代正在扑面而来。

  文/朱海滔

  大家为啥对“微信求职”恁热乎?微信招聘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让求职者和雇主足不出户地完成应聘、面试、录取的全部流程!

  随时随地找“婆家”和传统的招聘门户轻视手机应用不同,微信求职强调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找工作,求职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广撒网,不用老跑招聘市场,不出家门就能挑到满意的工作。在南京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上班的小顾说,现在上微信找工作在同学当中很流行,“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在公交站台等车的时候,在晚上睡觉前,都可以刷一下微信看看。我们班上有20多个同学,都加了关于招聘的微信公众号。”年后,他就是通过微信看到公司的招聘信息,并顺利通过面试。       

  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今年我们计划招聘上千名助理技术员,目前,通过微信平台已经招了好几百人,一天能招到五六十人。”洛阳光电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丁经理说,以前公司参加招聘会,都会收到一堆简历,后期筛选、电话通知耗时耗力,有时几个招聘人员坐个大半天,也只能招到一二十人。而微信有群发功能,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招聘的效果也更明显,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今后,公司打算从面试到新员工入职都通过微信联络。

  精确关注相对可靠。如果说,微博时代的求职,本质上还是一种“广撒网”,那么微信时代的应聘,则进入了“精投递”的境界。某电视台节目导演杨卫国介绍,前几天想要找有电视制作以及有相关业务领域经验的人才,就在“朋友圈”发了个微信把招聘的条件说了一下,来的几个应聘者都是熟人推荐来的,无论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常合适。杨卫国说,微信群、朋友圈大多是熟人或者同一圈内朋友组成的,招来的人也是朋友间推荐的,相对比较可靠。 微信是你关注我,我也关注你,你才能看到我并和我对话,求职者把简历或招聘方把信息贴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你受到的“精确关注”会更多,也会得到更及时的反馈。

  “私人订制”量体裁衣。 “扫一扫,请点击关注。”除了朋友圈,不少企业的微信公共号也开始推出微信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与此同时,一些省市的人才服务机构、招聘网站等也适时推出人才招聘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推送招聘信息及求职宝典。近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厦门人力资源”,求职者通过这个微信平台,不仅可以查询到近期现场招聘会预告等信息,还可以根据工种、工资、工作地点、文化程度等条件来查询自己最想要的工作岗位,获得“一对一”量身定制的招聘信息推送服务。此外,还可以查询到个人的就业失业登记信息和社保缴费信息,查阅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和热点问题。

  在大型招聘网站的公共关系部副总监蔡小梅看来,现在年轻的人多会用手机上网,而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得有效招聘信息不亚于跑招聘会,这种方式还让求职者更方便毛遂自荐和自我展示,也有利于招聘单位招到合适的人才,微信招聘平台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求职者的欢迎。

 

   微信找工作,还得悠着点    

   近日,福州某高校大四学生朱玲,是“福州好工作”微信公众号的一名粉丝,每日浏览其招聘信息。去年12月11日,她在该微信上看到一则上海一家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岗位是法务专员级助理,学历仅需大专以上。作为即将毕业的法学本科生,朱玲的条件完全符合。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算投简历,还好她多一分谨慎,上网搜索该公司的资料,发现其在百姓网、58同城等网站皆发布招聘信息,而只有58同城网上显示该企业营业执照未被验证,此前,该公司已被媒体曝光诈骗多人。

  微信作为新型的招聘和求职工具在便捷性、互动性方面发挥着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方面和信息薄弱的缺点。一些不良企业、个人利用微信当诱饵,求职者受骗时有发生,让人防不胜防。

  今年2月12日的《法制日报》报道,2月8日,小苏在微信留言“谁有工作介绍”,不一会儿,附近一男子张某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加她为好友。随后,张某和小苏聊天时表示,可以介绍小苏到自己上班的厂里工作,并可以带她先去厂里看看。两人约定见面地点。由于当天厂里休息,两人见面后聊了一会就各自离开。两天后,张某以介绍工作为由,再次约小苏。碰面后,张某叫小苏一同去宿舍拿东西,到了门口,张某将小苏硬拉进房中锁上门,不顾她反抗,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

  纵观全文,虽说女事主的受害主要应归咎于个人过于轻信、防范意识过差,但一个显见的事实却是,那些挂靠着“招聘”名义的微信账号背后,不知道潜伏着多少隐形的陷阱。

  目前企业运用微信招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微信公众账号里公布招聘信息,另一种是在其他社交平台同时公布招聘信息和微信号。但这两种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的审核和监管。 

  据了解,企业或个人获取公众号,只需几个简单的注册步骤,即在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上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公章、注册信息等材料,微信二维码名片就会自动生成,申请者便拥有公众号。如果申请者想提高可信度,还可申请认证,只需每年缴纳300元,由腾讯引入第三方进行审核,目前腾讯有4家机构负责审核。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等材料都可造假,4家审核机构都在外地,没有与当地主管部门联动审核,审核程序简单,过程容易流于形式,基本上只要申请都可拥有公众号。目前网络查询信息平台还在建设,申请者要查询企业真实信息,必须到窗口办理手续,但是腾讯4家机构还未与工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那么企业方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轻易窥得应聘者的隐私,而应聘者却无从确定“公众号”的背后到底是HR还是骗子,这就导致新的信息不对称。 

  所以,微信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真假难辨,会有一些骗子伺机行骗,求职者要提高警惕,微信找工作,还得悠着点,以免上当受骗。

  亟待规范加强有效监管

     

  微信为求职者寻找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然而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目前还是零门槛媒介,尚无成熟的法律加以规范和约束,还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 那么,如何保证微信求职的安全性?

  查询企业官网。许多求职者即使被骗,也不会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一般都是不了了之,因为不想在这种事上纠缠太久,耽误找工作。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求职者,特别是刚出校门找工作的大学生们要提高辨别能力,在微信上看到符合条件的招聘信息后,除了查看该企业官方网站是否也发布同样的招聘信息,还得通过如电话、面访等传统渠道核实信息,确认无误后,再用微平台和招聘方交流。如果没有,应该留个心眼。被骗后,如果出现人身或财产损失,要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加强政府监管。 微信求职是一个新兴事物,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审核还主要停留在腾讯微信自查自纠阶段,政府监管仍是一片空白,亟待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引导规范。因此,把微信招聘纳入到劳动就业部门严谨的监管体系中去,为就业人群提供可靠的具有公信力的渠道成为了众多求职者的呼声,而这种诉求在一些城市已经化为现实。山西省长治市人才网推出微信求职平台,每一条信息都是审核录入,谁录入谁负责,从而保证信息真实性。可见当地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和微信平台之间进行了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对微信招聘的安全性进行监管已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注意信息保密。业内人士提醒,求职者应注意个人账号的隐私设定,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状态及外出旅行的信息,不轻易接受来路不明的交友邀请,在微信上分享个人经历时,要先考虑这些内容会不会对自身或身边的人构成安全威胁等。在微信上发布个人求职信息,提供个人联系方式,可以先用私信联系,沟通可信后再留下手机号和具体地址等。微信平台也可以面试,视频面试就很方便,若招聘方提出线下面试,尤其是女性,需核实相关的信息。

  无论如何,微信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求职习惯,它和传统的求职媒介、求职平台形成呼应和配合,丰富了人才集结和再分配的体系。但我们在利用网络平台的同时,还是要相对谨慎,注意甄别。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微时代的求职工具,让“千里马”和“伯乐”不再失之交臂。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