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专家投身职业教育
2011年新学期,同学们发现,他们熟悉的任课教师中,多了一张新面孔。这位新老师,约莫四十多岁,看到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有在企业里多年历练后的沉稳、干练。在同学们眼中,他常常微笑,平易近人。他就是学校从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胡桂军老师。
胡老师是一名在企业工作了二十几年的高级工程师。他原来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大型央企,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港口机械制造企业。作为企业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他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十余项国家、交通部、上海市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主持或参加编写、审查了数十项国家、行业标准,还担任“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臂架委员会(SSC/TC227/SC4)”委员、副秘书长等职务。丰富的企业从业经验,以及丰硕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学校重点考虑的引进人才之一。
2011年,作为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上海港湾学校启动“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特别注重从企业一线招募优秀行业专家从事职业教育。这一年取得了可喜成绩,胡桂军老师的加盟,使师资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
二、教学广受好评
2011年走上讲台后,胡老师依托其多年在港口机械领域所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在短短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先后承担了多门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他上的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大量的企业工程实际案例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在上海港湾学校2012~2013学年考核中,胡老师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鉴于他在教学与科研中所做出的成绩,教育部、交通部先后委托他担任“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机械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交通工程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2013年7月,胡老师又多了一个身份。基于上海港湾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聘任他为机电专业主任。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锻炼,加上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企业从业经验,胡桂军老师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够引领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发展的“双师型”教师。
三、开发国际水平教学标准
2012年10月,上海港湾学校承担了上海市教委下达的重大教学科研项目——开发《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胡桂军老师被学校任命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该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根据他在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能够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为此,课题组先后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的港口机械制造、运行与维护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可能的初次就业岗位、迁移岗位与发展岗位以及这些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等。
为了在新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中体现国际水平,课题组还到SIEMENS、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英国BP公司在上海的合资企业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跨国公司进行了调研。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到2013年8月底已经全面完成,其成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广泛赞誉。
四、开发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
2013年初,胡桂军被任命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达的《中等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项目负责人。
他带领课题组充分借鉴、吸收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经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结合专业教学标准,按照港航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组织相关课程,构筑具有港航特色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目前该标准已经基本完成。
胡桂军以其坚实的职业背景知识为基础,通过主持教育部下达的《中等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和上海市教委《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项目开发工作,认真进行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开拓性的工作可以在交通行业有效应对全球化时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新要求的客观需要,适应我国乃至全球企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高等技术学院、港湾学校教研室
2014-1-15